血液由兩大部分組成,一部分是血細胞,一部分是血漿。正常血漿為淡黃色透明狀。當人們進食了高蛋白、高脂肪的食物后,食物中的脂肪在消化液的作用下,會分解形成甘油三脂和游離脂肪酸,這些物質被人體吸收進入腸上皮細胞后,就會重新合成變為中性脂肪,并與細胞中生成的載脂蛋白合成乳糜顆粒,通過淋巴管進入血液循環后懸浮于血漿中,使血液中的血脂含量升高,血漿呈乳白色混濁狀,這種含有過多乳糜顆粒的血液稱為“脂肪血”。一般受血者輸入含有輕度脂肪的血漿后健康不會受損,但過敏體質、抵抗力較差的老人和兒童及慢性病患者可出現發熱及過敏反應。
因此為了受血者的安全,獻血前不宜大量進補。